前两天被大佬邀请到他的社群做了个简单的分享,主要是写了写我最近的一些思考,在这里也给我的读者分享一下,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点启发,以下是原文:

大家好,我叫 wistbean,网友也常叫我小帅b,帅b老仙,彬哥等,随意就好,是一位互联网科技博主,感谢涛哥的邀请,今天来这里跟大伙做一点简单的分享。

我看这里大部分朋友是搞技术和创业的,我觉得很好,于我而言,搞技术和搞钱都是很幸福的事情哈哈。

起初,我通过技术搞钱是去上班,做开发,带过小团队,后来还做过技术负责人,主要是对接客户,做一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,工作难度不大,每个月拿着死工资,日子过的算比较安稳,但是我这人有个臭毛病, 就是一旦感觉自己比较安稳,就不安分,就想去折腾点别的。

因为当时年轻气盛,比较爱装逼,弄得身边大部分朋友都知道我是做技术的,有些老板和身边的朋友公司需要做网站程序啥的就会找到我,我就接了些项目自己做,有时候还会拉上前端的小伙伴一起搞,赚了钱就一起分。当时我发现做项目赚到的钱比工资还多,于是开始傻逼起来,和朋友一起组建外包公司,帮别人开发项目,后面因为客户经营的经验几乎为 0 ,导致客户越来越少,最后以失败告终。

当时工作之余自己还弄了个博客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写文章,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问题,就是我之前 Paypal 账户有几百美金,想要弄成人民币转到银行卡上,发现贼麻烦,从 Paypal 直接提现要收取几十美金手续费不说,还很有可能被银行拒收退回。经过一番的搜索,我发现某个第三方平台可以帮忙中转一下,收取的手续费也比较合理,我觉得可以接受,于是操作了一波,果然过几天就到账了。

我把整个操作流程都整理了下,写成了一篇文章发在网上,关键一点是这个第三方平台有推广联盟,也就是只要别人通过我这个专属的链接进去这个平台,使用达到一定的金额,我就可以得到 25 美金,我把专属链接放在了文章里,没想到有不少人有这需求,有几百号人通过我的链接去使用那个平台,给我带来了 1900+ 美金,也就是 1w+ 人民币,这是在我意料之外的。

这种 Affiliate 的形式现在对我们来说见怪不怪了,但那会是好几年前的事,第一次得到这样的反馈,我发现互联网有点东西啊,一篇文章带来的收益都可以抵得上有些人一个月的工资了。

更重要的是,这让我意识到,互联网确实可以给普通人带来巨大的机会,比如我花了些时间写了一篇文章发布到网上,只要足够多的人看到,那么我当时花的时间所产生的价值就会被放大,合理运用互联网杆杠,可以让普通人的个人发展效率大大提高。

然后我就买了一些书籍,订阅了一些专栏,学了一些产品思维和SEO,开始认真做自己的网站,开始写技术公众号,在人们都说公众号红利期没了的时候,我居然在上面积累了 6w 垂直读者。这数字并不牛逼也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这完全靠自己从 0 到 1 的过程让我学到不少东西,还结识一些大佬朋友,以及得到不少的合作资源。

这让我开始认真思考起了属于自己的「个人商业模式」。

作为个体,如果一直是蹦着钱去做事情,那么很容易会失败,就像我那会做外包公司一样,一心只想着钱,结果很容易被蝇头小利所迷惑,被各种小项目小钱牵着走,乃至做了一些很傻逼的事情,说出来不怕你笑话,类似的事情我干的还不少,比如我有段时间还投机倒把的去买卖各种虚拟货币,没赚到几个钱,反而浪费了很多时间,可以说是几乎 0 成长,这真的很不值当的,所以尽量不要掉入这样的陷阱,一定要把眼光放长远。

然而反过来就完全是另一个世界了,也就是,做一个让钱追着你的人,做一个有「吸引钱体质」的人,这时候就不是蹦着钱去做事了,而是朝着自己这个「人」去做事。想想,但凡一个人有牛逼一点的认知,有一定的影响力,有能力做出满足别人需求的工具,有别人不知道的信息…那钱就会爱上这样的人,爱往这样的人身上凑,而且是主动得不得了那种。

对于技术人来说,成为这样的人有着天然的优势,只不过我们总是习惯了去帮别人实现需求,很少会去思考除了「技术可以帮别人实现需求」以外的东西,甚至忘记了这事:技术本身是用来创造的,创造可以产生影响力。

当然,想成为这样的人并不易,因为这是需要长期坚持的。但起码以终为始,就比较容易始于足下了。

这过程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点值得说一下,那就是践行才能出真知。比较好的方式就是不断的输出一个又一个的「作品」或者「版本」,而且还要想办法时不时让别人感到惊讶那么一两下,至少在一个地方通过自己做到从 0 到 1,这会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自信。

输出的方式有很多种,比如写作,开发工具,制作视频,录制音频等。至于输出什么?做什么定位?在什么平台输出最好?如何让更多人看到你的作品?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总结,只有疯狂学习和总结才能疯狂输出,才有方法做出更准确的决策,提升自己的价值。

这里都是付费进来的朋友,我相信愿意投资自己的人,学习能力肯定有的,请不要浪费你的才华,疯狂的展现出来吧,坐等你——开花。

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