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些年,我写 Android 的时候用的编辑器是 Eclipse,后来出了个 Android Studio,界面更好看,集成的功能也很多,但是一开始使用的时候,就很难受,工具并不完善,很卡顿,很难用,然后二话不说就把它给卸载了,用回了 Eclipse,后来在网上看到有些博客一直在说 Android Studio 多牛逼多高效,我半信半疑重新安装了 Android Studio,查看了一些文档和使用教程,跟着操作了一番,有被一些功能惊讶到,后悔当初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用下来,这样能提高不少工作效率,节省不少时间。

回头想了一下,要让我从一个熟悉的工作方式作出改变,我是很抗拒的,因为那种不适的感觉会让我很不爽,还要花时间去学习新工具的使用,太麻烦了,但是,麻烦就不了吗?

用了一段时间 Android Stuido 后,我又用了 Java 写了点后端接口,用了 IntelliJ IDEA,这时候用起来相当顺手,因为 Android Stuido 和 IntelliJ IDEA 都出自 jetbrains,包括后来使用的 Pycharm 等 IDE,没什么学习成本,直接用起来就是了,不管是插件的安装还是快捷键的使用等,它们都差不多。

有时候学习新的东西,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会给我带来惊喜。

后来有个大佬疯狂安利我使用 VIM,这个一开始的学习成本就更高一些了,但是我没有像之前那样抗拒,而是老老实实把最基础的 vimtutor 看了好几遍,熟悉了一些常用的快捷键,然后对 vimrc 配置折腾了一番,慢慢的发现了另一个世界,它的可定制化超出了我的想象。

就是要「痛」那么一下,然后就会发现更美好的地方,但很多人常常不信,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,哪怕「痛」那么一次。

之前有个朋友,看了一场苹果的发布会,觉得很牛逼,于是很快就买了人生第一台 MacBook,到手之后,用了不到一天,就找人帮他重装系统,赶紧弄了个 Windows 系统,问其原因,大概意思是:「哪有关闭窗口的按钮是在左上角的?」

这位朋友就是不敢「痛」那么一下,花些时间去学习新系统的使用,只要适应一段时间,我相信他就能感受到苹果生态系统的魅力。每次看到他在 MacBook 屏幕里弹出各种广告时,不知道为何我的良心就隐隐作痛,虽然跟我半毛钱关系也没有。

前阵子我突然发现我的打字方式糟糕得一塌糊涂,虽然盲打的速度还可以,但是在打字时我的小拇指从来不用,而且按错键的频率很高。不过想要改变很多年的打字习惯,真是他妈的又别扭又难受,一开始要打一行字都要费老大劲,在练习正确打字方式没几天就想着老子这是何必呢?好在慢慢坚持了下来,现在打字的感觉怎么说呢?舒服得一逼。

类似这种逼自己「痛」一下然后感到舒服的事情有不少,比如很早之前我在搜索一些技术问题时,就一般会使用「- csdn」将其屏蔽,后来干脆就使用英文搜索,看不懂的就用翻译插件,这给我带来的内容质量高了很多,自然也更快的解决了问题。

有时候有些看似学了之后不知有啥用的东西,往往会在之后的某个时刻可以被关联到,比如以前看的开源项目的某个实现,突然有一天在自己的业务上刚好用到,比如之前关于对某事的深入思考,突然有一天在自己的文章刚好用到,这种被关联到的时刻,便很是幸福。

也确实,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展,有些学过的东西终将被淘汰,也许我们再也不会使用它们,但我不觉得那就没有意义,因为不管是学习工具的使用也好,学习产品的制作也罢,学习给我带来的,有着更高的境界,那就是——思考的方式。